2006/01/24

一些相同與相異:ECHO in 態度concert (II)

從表演過後好幾天,還無法忘記雙眼所見的echo,所以決定寫完這個未竟之事,把心中反覆思索的。

The Wall經過整修之後,空間規劃整個換了新面貌,連設備也是,讓我在表演時注意到一個從未進入腦海的工作,LD燈控。以前只會注意總是抽著煙狂灌酒、只用眼睛溝通的PA,然後心生崇拜的認為真是個酷工作,這次在the wall才真正感受到燈控的存在感。the wall的燈具頗為齊全,舞台的色燈就算了,連觀眾區都有火力強大的白亮閃燈,全部加起來功能之強,能製造出不少花俏華麗的效果。可能是善用本錢的道理吧,整場燈光的變化多端讓我不得不注意到燈控的存在,不論是什麼團什麼歌,切換的時機和效果製造的是很好,很有五月天開演唱會的架式,但是問題是,眼前的並不是五月天而是echo。我想,echo不需要太多刻意烘托,就算只有一盞舞台燈,echo在我眼前自成華麗,閃燈只是阻礙了我凝望的眼神,帶回我迷失在歌聲中的意識,花俏的燈光反而是種削弱啊大姐。其實我就站在LD旁邊,也對LD頗好奇,想知道一些設計燈光會不會先研究表演的歌曲還是根本隨意諸如此類外行人的問題呀。

當柏蒼指著西皮說「第三把吉他」,而西皮就在鍵盤手的位置上刷起吉他,柏蒼時而彈時而唱,西皮就配合著他,樂曲進行間偶爾還得回來彈彈鍵盤,這個景象讓我有點感動;當柏蒼獨自背起木吉他,那首「Please Stay」就像D小調裡的demo被現場演譯出來,自彈自唱的氣氛沉靜安祥,柏蒼的聲音收起迷幻回歸真實,我們都在那樣的歌聲下坦承渺小,靜靜接受真實的本質。柏蒼的自彈自唱讓我回想起河岸裡不插電的echo,只是我沒有再遇上龍角散女子,這些一樣和不一樣。

另外一提,在echo無懈可擊的網站裡,我對其中的「OK?」毫無招架之力。收錄在少年的最後旅行、只有piano、violin和柏蒼的版本,是無色無味卻殺傷力強的毒藥。一鍵一鍵地敲下琴音清楚乾脆拉出平緩的前奏,提琴的弦在鋼琴獨奏漸強時從遠處飄來,細長悠遠像宣告戰火的硝煙,拉起大漠色調和一片荒蕪,柏蒼的高音輕沙般吹起,說書人的角色置身事外又彷彿身陷其中,一開始沒有太多力量和渲染,因為這是個悲傷故事的開場白,不敢承受傷感之重的人趁早離開,一旦柏蒼卸下平靜的表象,突如其來的激昂語調如泣如訴的揭示了故事的秘密,這就是一場沒有輸贏的戰爭,結果只剩兩個心靈戰後的荒蕪景象,弦音越拉越高越拉越悲,和柏蒼唱出的句句請求與質問一起緊扯住聽者的神經達到臨界點。其實說書人就是故事中的主角,但是一切都已經過去了無法挽回,只剩下裊裊的硝煙飄散空中,旁觀者如我只能靜待原處,看著一個承攬著悲傷遠走的背影和琴音一起沒入寂靜。「OK?」是很煽情的作品,想聽要有堅強的勇氣。

最後,我一直想問柏蒼一個問題,那就是當你拉起你的嗓音,唱出時而狂狷、時而柔媚的歌聲,傳達悲傷、沉鬱甚至痛楚的感受,要在歌聲中加入這些情緒性的力量,會不會讓你在唱完之後有靈魂掏空的感覺?這些歌給我強烈的情緒張力,聽完後有點難以承重,像是吸蓄過多水分的海綿,相對的釋放出這麼多情感和力量之後,會一無所有嗎?

嗯,只敢用到不了的方式偷偷問,我是孬種,
就像我不敢去海邊的卡夫卡一樣。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