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2/28

追憶他的似水年華:顏行書

已經恨了顏行書兩年左右,直到最近才發現,自己對他現狀的極度抗拒,其實是曾經很喜歡的反動、另一種愛他的證據。原來,「愛之深、責之切」竟是真的。

對普通的球迷甚至門外漢而言,「球評」存在的意義,是一種引領風潮創造走向的作用,類似服裝雜誌告訴你現在流行什麼穿著。就像加強說話語氣的副詞,只要一篇球評寫出了什麼,這件事情在你腦海裡就會輕易成真。只要你心中曾經產生一毫米的感受,再看過一篇印證你想法的球評,那一毫米就立刻放大數倍、進而佔據你的心靈,就完全臣服於那真正微小的感覺。我一直都相信這種輿論的力量之強大,除了少數擁有獨特見解的人之外,其他常人就屬於這種人云亦云的追隨者。

因為,也許我就是這樣愛上顏行書的。

還記得國中某個夏天的午后,不喜歡運動、只會看灌籃高手的我意外切換到緯來體育台,一個中華代表隊深藍色的身影進球得分,特寫鏡頭緊跟著他回防的動作,帶到他年輕的臉龐神采洋溢,當然,很帥。從那一個時刻起,我花了很長的時間、很多的努力讓自己慢慢變成一個球迷,去追隨那個背號九號控球後衛的腳步。

那是個CBA衰敗的時代,失去職籃,暑假只剩國際邀請賽,中華隊掌握在鄭志龍、周俊三、羅興樑、黃春雄的手上,而顏行書剛嶄露頭角、入選國家代表隊。那時候每天早上拿到報紙首先翻開的就是體育版,籃球消息大到可以佔去整個版面,從中華隊到中廣戰神時代針對顏行書所作的剪報,算一算整整有近十本,數不清有多少評論是對他控球天份的讚賞、說他幾年後將會超越一哥周俊三、說他是一個精靈控衛。

馮翊剛說,該如何判斷小說中哪個人物才是主角?讀者會完全服膺於某個角色的思想行為,以他為中心產生正邪二元論,具有這種認同感影響力的角色就是主角。顏行書的每場球賽就是一部最至高無上的小說,因此我成為戰神的球迷、視裕隆為仇敵;認同陳暉,但討厭常被相提並論的陳志忠。這種喜惡的情緒一直延續到人事已非的現在,即使顏行書已經不在球場上發光發熱。

這個控球天才的殞落,我要說,李雲光推託不了責任。是李雲光的私心,犧牲顏行書的光芒來換取陳志忠發光的機會。2000年中華隊大換血、國家隊隱藏著球團維持霸業的企圖等等事情我並說不清楚,顏行書淡出球壇和我高三升學的時機卡在一塊,詳情如何也不復記憶,只依稀記得顏行書受傷、從中華隊消失,有線電視冒出一部二流偶像劇「MVP情人」,而他正是所謂的MVP。

要是當時機伶一點,我就可以發現從名堂架起籃球精靈的網站、出現所謂顏行一誌開始,其實是顏行書步入演藝圈的徵兆。事情從這時侯開始越變越糟,演完二流偶像劇,他就像半獸人一樣兼具球員和藝人的身分,孫德榮是真正獸化他的魔王,把他帶離籃框的世界,我也封鎖起顏行書的演藝消息。

因為顏行書只有在球場上是發光的,掌握籃球的他才擁有魔力,「顏行書」這個名字才具有意義。離開那個方寸之地的顏行書,只要有人提起,我會厭惡的否認自己曾是他球迷的事實。

這些其實都是刻意被我封鎖的陳年舊事,之所以會回想起是因為最近密集關注SBL賽事,重新信仰起球評的文字力量,在那些字裡行間被回憶起的顏行書簡直就是個傳奇人物,他打球的節奏視野、控球的靈性天賦,在球場上光芒耀眼但卻一閃而逝。

他們都說,很懷念,很可惜。我從這些文章中突然驚覺,從前守著電視陪他打過每一場比賽,替他緊張歡呼尖叫的日子有多麼幸福,因為過去的光景再也不會重演,就算他脫離孫德榮和183club的魔掌,所有的一切也回不去當初了。

曾經,我以為那個穿梭在HBL的後衛新秀會是另一個顏行書,我試圖在陳世念身上找出顏行書的影子。但我錯了,陳世念的控球已經失去從前的靈性,取而代之的是一種野性,經常獨自持球蠻幹讓我懷疑他打的位置真是後衛嗎?對我而言,真正高等的控球後衛,應該要成為助攻王而不是得分王,這是顏行書告訴我的。

所以,顏行書,我找不到誰來替代你,因為就連現在的你自己也不夠資格。但我要承認,你是最初讓我愛上籃球的人,你讓我喜歡宮城良田大過於流川楓,你讓我注意到陳世念曾有的控球氣質,你讓我陪著泰瑞戰神、中廣戰神直到緯來獵人不離不棄。

只要我還在看球,你就是對我影響最大的人。

1 Comments:

Anonymous Anonymous said...

我愛他愛透了
也讓我痛苦極了
我看著SBL的比賽
總覺得控球後衛少了點什麼
就會想起他...

3/30/2006 12:34 AM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