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30

台灣電視史墮入黑暗時期,誰來點燃星星之火? 專訪導演蔡岳勲(上)

刊於2006師大圖傳系刊《圖騰》 **欲轉載請先告知**

‧一切從《流星花園》談起
要談論在短短數年內歷經萌芽成形、百家爭鳴到目前萎縮停滯的台灣偶像劇,便不得不提及蔡岳勲導演在2001年的作品《流星花園》。《流》劇的出現,就像引燃了革命的導火線,猛力衝擊當時的電視生態,所引起的燦爛花火不僅成功獲得廣大觀眾注目,也成為帶動台灣電視圈開始發展「偶像劇」此一新興戲劇型態的關鍵之作。
《流》劇之所以普遍被視為台灣偶像劇的始祖,有其獨特而多重的因素,包括劇本改編自青少年熟知的日本暢銷漫畫,以及大膽採用新人擔剛主要角色並成為宣傳重點,而這兩大特色也主導了往後台灣偶像劇的基本組成元素。追溯起《流》劇最初的構思,是來自製作人馮家瑞先生的發想與計畫,看準年輕族群的市場潛力,想突破當時電視劇既定的窠臼,製作給屬於年輕人的戲劇,蔡岳勳導演說:「在顛覆舊有標準模式的戰爭裡,由我負責將流星花園這個有趣的點子付諸實現。」
藉由《流》劇達到一種革命性的成功,其實綜合了先前許多實驗性作品的經驗慢慢演變而成,在當時試圖走創新路線的企劃提案總被視為沒有市場,一直到《流》劇的成功才真正證明,原本不在現有電視劇訴求範圍中的青少年的確存在市場潛力,只是尚未開發。蔡岳勳導演甚至認為,「即使是曾歷經偶像劇蓬勃發展的現在,我相信仍有一部分隱藏在台灣電視圈收視率調查範圍以外的市場空間未被發掘,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還願意不斷嘗試與創新,做出與現有市場上不同的作品。」


‧日本趨勢劇與台灣偶像劇的淵源
在台灣開始發展偶像劇之前,同在亞洲的日本已經出現所謂「趨勢劇」,其崛起和發展領先台灣約十多年。日本趨勢劇的出現源於資訊爆炸的時代來臨、新聞媒體力量趨於強勢,電視能提供給閱聽人的資訊也越來越新,某天當他們突然發現,電視劇上演的內容竟然和真實的生活脫節不符,才開始漸漸發展出一種全新的戲劇邏輯,初期從東京愛情故事、101次求婚、戀愛世代開始,去描述一般人可能遇上的愛情、能感受到的言行舉止、貼近現實的社會趨勢,到後期開始轉型,出現美麗人生、Hero等作品,嘗試以各種不同職業的主角架構故事主軸,不斷實驗與求新求變,衍生出連續十幾年稱霸全亞洲的日本趨勢劇。經過長時間累積,當台灣開始進入偶像劇的時代,日本趨勢劇卻陷入瓶頸,給了台灣偶像劇崛起的機會。
探究起這段日本電視娛樂發展史,令人不禁心生疑惑,是否台灣偶像劇曾受到日本趨勢劇的影響呢?蔡岳勳導演認為,「雖然起始的時間點不同,台灣娛樂業的演進模式和日本卻是相近的,也或多或少會受到日本流行文化影響,尤其是暢銷漫畫。」然而這兩者相似的發展體質,卻不代表成果必定相同,「日本電視劇十多年來的發展曲線是直線向上攀升,但台灣偶像劇卻只能畫出一道拋物線,在巔峰過後無法維持成長,開始走下坡。」實際情形也確實是如此,《流》劇雖然帶動偶像劇的發展,吸引許多影業人員開始跟進,造成短時間內台灣偶像劇百家爭鳴的繁榮表象,但是這波熱潮來的快、消退的也快。
針對這個現象,蔡岳勳導演把原因歸咎於台灣人短視近利的心態,過分重視收視率、至於節目內容拍什麼完全不重要。拍戲和收視率原本是因果關係,台灣電視圈卻反因為果地操作,只想獲得票房而忽略品質,一旦收視率調查的模式設定出了問題,台灣的電視生態就可能因此被摧毀。「近幾年的台灣主流電視節目可說是荒腔走板、離譜不堪,不僅在原地打轉、更是退化到與十多年前的晚間鄉土劇無分軒輊。」蔡岳勳導演感嘆萬分的說,在收視率數字設定錯誤與短視近利心態的因果循環下,將使台灣電視不斷退化,未來可能會淪落為地方性電視台的窘境,然而這個恐怖的後果多數人卻尚未察覺,仍自滿於眼前的成績,對正在地方化自己國家的文化事業渾然不覺。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